其實第一節考試時緊張到腦袋不太管用,
但隨著時間逐漸拉長,我也就漸漸冷靜下來,
國文前面的題目考的東西我已經忘了,
隱約記得我還能寫出答案。

然後作文佔五十分。
題目是:我為什麼要念中文系?

這個題目我看了好久,我在想該從哪裡下筆,
出題的老師出這個題目的目的是什麼?

然後我就開始疾筆振書,我不敢說我念中文系只是為了一償宿願,
於是把我所有知道的國學知識通通拿出來說嘴,
但看起來顯得雜亂,因為時間不太夠了,我越寫越快,
字跡越顯潦草,寫完以後看過一遍,只覺得這題作文應該拿不到太高的分數了。

第二節英文,略過。

看不懂所有的題目、看不懂所有的單字,通通猜題。

第三節文學概論。

其實出得題目大多是闡述個人的觀感與對文學的基本了解,
出的題目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簡單。

第一題問:「意象」與「意境」二詞於一篇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不同風格。

我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看過,他對於意境極度推崇,
他言:
「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
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因為我在這本書中獲益良多,甚能舉出例子列為佐證,
雖然我不懂何謂意象,但單從字面上來看,與意境等詞有不同的畫面,
倘若說意境說的是一種心領神會,那意境談的便是如畫般的藝術。

第二題則是問你的觀念了。
你對「文以載道」這觀念持何種看法?

這就是嘴砲題了,所以我就不多說明。

基本上來說,文學概論我幾乎都沒看,是的!幾乎沒有、完全沒有。
我看不下那本文概老是說一堆外國人講的東西,所以讀不太下,
另外一本寫的東西又過度浮濫,很多東西都只淺淺的帶到,並無深究。
那我幹嘛看呢?所以我拼命看國學導讀。

但考完文學概論走出教室時,忽然有種不安的預感:
「哇考…文概考這麼簡單,那國導不就死很慘?」

然後第四節開始,應驗了我說的話。

第一題:《論語》《孟子》稱引《詩經》章詞數句,就你所知,是詳論之。
第二題:司馬遷撰史記原因有三(這三點原因有簡單列出),分項論之。
第三題:(簡單來說是舉出李後主的詞來析論其詞風。)
第四題:(簡單來說就是評論國際漢學在各國間不同的風貌)

然後我看著題目發呆。

是的!發呆!
我翻閱了很久的國學導讀沒有一個有出,我研究很久的經史子集,
經部有哪些、史部有哪些、子部有哪些、集部有哪些,我都懂了,
經史子集各家名著作者內容我都明白了,
然後你給我出這什麼鬼題目?

頓時覺得我不用放空,題目就直接婊了我,
不少同學棄械投降,我掙扎著勉強下筆寫些東西,
但答案之雜亂無章法連我都看不下去,
本來就知道國學導讀是一翻兩瞪眼,即使沒有正確答案的申論,
也有一定的史料與書籍供有定論,解答僅只延伸。

我垂頭喪氣的在響鈴前十分鐘繳卷,回到車上,頹廢不已。
阿雙聽我說了這次的題目,也瞠目結舌,
說:
「這樣出題根本就抓不到題…第一題根本寫不出來,
只能說你輸在天生未受高中國文教育,
不然這些題目根本就是以高中底為出題基本。」

我聞言,欲哭無淚。

國中後就踏入五專攻讀企業管理,五專時學到的國文,
也幾乎與這無關,專科學校教的國文怎可能又與高中相同?

我很挫敗。
十分挫敗。

我幾乎可以預想的到那些閱卷老師看見我寫的答案會是如何的臉歪嘴斜,
唯一最讓我有信心的只有文學概論,這一科從沒準備,
卻是我唯一的支柱,想來還真有些諷刺。

阿雙告訴我:考完就別再去想了。
我苦笑回應:這有什麼好想的呢?

回去的路上阿雙說為了慶祝我考完,要帶我去COSTCO,
結果開車到高雄COSTCO,竟然爆滿…

我累極了,懶懶的說回家吧!下次再去。

但不知道為什麼,考完試了,卻沒有如釋重負之感,
更覺落寞縈繞心頭久久不散。

怎麼辦呢?我不知道。

只能靜候命運安排。

也許我就這樣與成大無緣了吧。
儘管如此,但還是要自己抱著一點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ge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